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生鲜农产品为对象,以某企业(组织)为核心,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始,直至其到达消费者节点的各个主体所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。
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化的结构模式,包含了农资用品供应商、农产品生产者(生产组织)、农产品流通者及消费者,它不仅是一条连接“产-供-销”的物流链、信息链和资金链,同时还是一条可增值的链条。因此,它一直以来是生鲜电商企业、商超、配送公司等的重中之重,也是降本盈利之所在。
下面便从物资流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产销供应链各个阶段的三流合一进行介绍,具体如下图:
农户/种植养殖农场
以农户/种植养殖农场为起始点,经由产地一批市场或者田头市场,消化农户和农场的农产品。当然还有特殊情况:
农场采购农户的农产品并统一对外,类似于委外生产
农产品由农场直接发往终端消费者、食配企业、生鲜电商、当地贸易公司等
未必所有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产品一批市场或者田头交易
种养殖大型企业不适合这种模式
除此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特殊情况。
农户/种植养殖农场到产地一批/田头市场,有条件的需要根据农产品具体的品类进行分级分拣、包装和短途运输,买卖双方采用集采付款方式,一般全部吃掉供应量。
付款方式是账期或现金,视交易双方熟悉与信任程度。信息流方面,是产地一批的经济人会根据销地档口情况,制定自身的采购需求量和单品均价,指导采购员(也可能就是老板自己,此处应用供应链中的概念)的采购行为。
产地一批/田头交易
首先,该环节自身会产品配货交易,多个卖家共同制定价格,并支持之间的窜货。产地一批到销地一批,往往需要打包装箱,适时考虑冷链运输。假如是长期批发合作付款方式为账期,零时自购付款则是现金。
两端间的信息流方面,对外产地根据多个销地情况,按照单一品类,类似股票集采定价;同时基于运输距离实际情况制定需求量估计;对内,销地一批会有自身的进销存管理,一般以箱/框/KG/吨为单位。
此外产地一批还会存在代采角色的存在。
销地一批
销地一批,一般都在省会或省会周边县市,承担向二批(或跳过二批)分流农产品,需要二批自提或配送农产品。
结账方式为账期和现金,一般都是账期。信息流方面。需要根据二批的近几日订单情况,进行下一日供货量的微调,每天的销售价格会随当日的供求情况进行调整。一般有自己初算的最低价,有时为保长期合作,会以低于最低价成交。
销地一批部分农产品可能还需要进销存管理,比如北京新发地的冷库蔬菜。此外也包含代卖角色。
销地二批
销地二批不是必须的,很多临近一批的都会跳过二批市场。二批市场主要向供应链下游的社区店/夫妻店/农贸市场分流农产品,还会向小型商超分流;大型商超主要从一批或产品直接进货,还有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出售。
付款方式一般是账期,少部分是现金。信息流方面,需要从下游获取下一日订货量估计。
农贸市场/食配企业/政企食堂/
社区店/夫妻店/商超
最为快接近此链条终点的角色,需要面向终端消费者、餐饮行业,提供配送和自提服务。
终端消费形式以现金为主,政企食堂、餐饮行业配菜接受账期。信息流方面,需要向终端了解下一日订货量估计,部分存在进销存。如食配企业,其实食配企业也可以在这个位置,强大的食配企业会从销地一批,甚至产地一批进货。
终端消费者/餐饮行业
最为终端,对价格波动敏感,一直疑惑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下不来,因为供应链上每个角色都需要挣钱。
所以任何生鲜电商只是尝试把供应链折叠缩短,但是这些角色都变成了生鲜电商的内部供应链。除非损耗一定,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,才有可能将内部供应链成本降低,实现最终盈利的目标。
如果您没有接触过农产品供应链,以上内容可能有点难理解。所以接下向大家展示一些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图片,带大家更直观了解相应的流程。图片的逻辑是农产品生产-农产品采购-农产品加工-农产品配送。
农民种植的蔬菜地
凌晨批量采购回来的农产品
将农产品按客户所下的订单进行分拣
农产品电商提供配送服务
菜东家专业为生鲜企业提供"产、供、销”技术支持。在"产"上,深耕农业源头帮助企业建立区块链溯源体系,打造数字农场,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;在"供"上,通过自身大数据平台,建立农产品流通的新型供应链体系;在"销"上,成立多个自营生鲜配送公司,并在全国签约城市合伙人,提供生鲜配送系统与运营管理培训。菜东家一路披荆斩棘,勇于创新,开拓未来,敢于担当,协作共赢,以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安全为使命,秉持着以食材安全为中心的主旨,努力实现汇通天下菜的愿景。